兵团政务网 无障碍浏览

在米兰镇,镜头会说话

发布时间:25年08月25日 信息来源:青春兵团 编辑:阿圆林
【字体: 打印本页
作者:铁门关在线

在三十六团米兰镇,有这样一群志愿者,他们用手中的相机记录着阿尔金山脚下职工的幸福生活,让志愿精神在新时代的兵团大地汩汩流淌。

秋日阳光如金子般洒在米兰社区,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刘永华半蹲在地,镜头里的老军垦刘自学和老伴相视而笑,眼角的皱纹写满风霜。“爷爷再靠近奶奶一点。”他轻声引导,快门“咔嗒”一响,将人物衣襟上的棉絮、鬓边的白霜与眼底的温暖一并收进时光的相册。当刘永华将合影送到刘自学妻子的手中时,她用粗糙的双手抚摸着照片,眼眶突然就湿润了,她说:“这辈子,总算有张像样的合照了。”

这样类似的场景,在米兰镇已上演了三年。

图片12

初心:用镜头叩开心灵之门

三十六团,这座镶嵌在大漠深处的边疆小镇,常住人口不足万人,留守老人与儿童占比超过六成。许多人在岁月里默默耕耘,却从未有过一张属于自己的照片。

2022年夏天,行囊中带着相机的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牛棒棒,打破了这份“空白”。

他总记得那个午后,偏瘫的段奶奶坐在楼前的小马扎上,颤巍巍地把棉絮塞进被套,嘴里念叨着:“老了,没用了。”手却没有停,那是给即将结婚的孙子赶制的婚被。“要是能戴次金耳环拍张照,就好了。”段奶奶的这句话让牛棒棒彻夜难眠。第二天一早,他用鼠标为段奶奶“戴上”了一对闪着柔光的金耳环。当打印好的照片递过去时,老人枯瘦的手指反复摩挲相框,浑浊的眼睛里泛起星光。

“镜头不只是记录,还是一把叩开心灵的钥匙。”牛棒棒后来常说,那些被时光藏起来的渴望,总在按下快门时悄悄地冒了出来。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笑脸走进牛棒棒的镜头:玉缘居小区的芦树田老人整理衣襟时的郑重,金胡杨舞蹈队李亚明旋转跳跃时的璀璨,返乡夫妇在米兰火车站接过全家福时的泪眼……

“其实记录幸福本身也是一种幸福!”牛棒棒说。

图片13

随后,“米兰照相馆”公益摄影志愿服务项目在二师铁门关市团委的支持下正式启动,牛棒棒成了志愿服务项目的牵头人。

从那以后,每逢节假日,总会有一群手拿相机的大学生和牛棒棒一起出现在团场的棉田与社区,用镜头寻找职工的幸福瞬间。

坚守:永不停歇的快门约定

2024年夏天,牛棒棒即将结束志愿服务,他把用了两年的相机郑重地交到了2023届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刘永华的手上。相机入手时还带着余温,那一刻,刘永华知道,这是一份没说出来的口头约定:让快门声继续在米兰镇的晨光暮色里响下去。

图片14

春耕时,刘永华追着播种机奔跑在田埂,只为定格种子入土的希望;麦收时,他任凭汗水顺着额角流进眼睛,也要把麦粒饱满的金、手掌磨出的茧、笑里藏不住的甜,都原原本本地拍下来。

“重阳节那天,我们和兵团卫视、云上兵团客户端联办了‘情满夕阳,为爱留影’活动。”刘永华说起那天,眼里亮闪闪的,“排队的老人里,有位爷爷特意穿了一件洗得发白的旧军装,说要和墙上的兵团地图合张影。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每一个人都值得被记录。”

二连红枣种植户何娟霞家客厅的墙上,贴满了全家福:从平房小院的玉米串背景,到新楼房亮堂堂的吊灯下,笑容一年比一年灿烂。“你们帮我留住了时光,这点枣子送给你。”每年秋天,她总会挑出最大最红的枣子送到刘永华的手中,也是那一刻刘永华忽然懂了“你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把你记在心中”的深意,“这是心与心的双向奔赴。”刘永华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传承:让志愿精神生生不息

一个人的微光终难照亮大地,在刘永华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加入到“米兰照相馆”公益摄影志愿服务项目中,该团便民服务中心的李尚练出了“修图神功”、文体广电和群团中心的王娅扛起相机就放不下、团委的杨丽娜把米兰照相馆运营得井井有条……

“今年新来的几个志愿者,各有各的本事。”杨丽娜翻着相册,眼里是藏不住的骄傲,“有人擅长拍风景,把胡杨林的金黄、丰收的棉田都拍活了,有人爱跟孩子玩,镜头里儿童的笑容是那么灿烂……”

志愿者们还把这些反映团场人文风光的照片设计印刷成明信片,取名《在阿尔金山脚下》。随着往来的信件与游客的行囊,让团场故事走出了米兰。

图片15

在一批又一批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接力传承中,2023年,“米兰照相馆”公益摄影志愿服务项目入选兵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四个十”先进典型名单,并在第三届兵团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荣获铜奖。

“接下来,我们想通过举办摄影展或手机摄影培训的形式,让更多的人使用镜头,做兵团故事的讲述者。”刘永华望着远处的阿尔金山,做着下一步的规划。